游客发表

6物品可做足疗按摩用品

发帖时间:2024-12-23 20:50:19

6物品可做足疗按摩用品

目录:

第一章:硬币成背部刮痧器 6物品变废为宝按摩功效大

第二章:4种厨房常见物品 穴位按摩保健功效大

第三章:识别按摩刮痧手法 顺序不正确反而会伤身

说到中医按摩、物品刮痧,足疗很多人都觉得这些只有在专业的按摩美容院才能享受得到,其实不然,用品即使你没有专业的物品按摩工具,在家中也可以按摩哦!足疗那么有哪些物品可以替代昂贵的按摩按摩器呢?

硬币成背部刮痧器 6物品变废为宝按摩功效大

想要给自己做一次简单的放松,方法很简单。用品你不需要再勤快地跑健身房、物品美容馆,足疗花了大把价钱也可能收不到你想要的按摩效果。如果自己在家里采取一些有效的用品小措施,同样能达到养生的物品目的,而且方便又快捷。足疗

当你满身疲倦时,按摩是否希望能有一个按摩器为你解除一身疲劳?其实,与其花大价钱买个按摩器,不妨留意一下你身边的东西,它们很多都是天然的按摩器。

一、圆珠笔:点按足三里

强身健体、延缓衰老,足三里可谓是最着名的保健要穴。刺激足三里穴,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,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等。然而用手指应对结实的腿部肌肉,往往难以保持足够压力。这时,圆珠笔是一个很好的帮手。每天抽空用笔杆的钝头按压足三里2-3分钟,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二、木梳:头部按摩器

头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汇聚的部位,同时也是人体其他经脉、几十个穴位和十余个特定刺激区集合的地方,有“诸阳之会”的美称。用木梳梳理头发,可以疏通气血、醒目怡神。如头痛、偏头痛、三叉神经痛或神经衰弱的人,清晨用木梳背由前额经头顶至后颈、自中间向两边轻轻叩打头皮3-5分钟,继而用梳齿以适当的力度、同样的顺序反复梳头,每次5-10分钟,对病症有缓解作用。

三、硬币:背部刮痧器

中医认为,人体很多不适都是由于气血淤滞、经络不通造成的,用硬币由上到下进行刮拭可以畅通经络,至皮肤潮红发热,出现散在红紫色淤点,也就是出“痧”,意味着“邪出毒尽”。这样做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消除肌肉紧张、痉挛的状态,解除疼痛。感冒初起、颈、腰部疼痛的人,先在背部涂抹少许食用油,或用温水作为润滑剂,用一枚清洁的硬币沿脊柱正中、脊柱两侧各两条侧线的顺序由上到下进行刮拭,至出痧为止。

四、热水袋、吹风机:热敷

用热水袋外敷,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某个部位,可使局部血管扩张,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,加速新陈代谢,对因受寒引起的胃痛、关节疼痛都可起到缓解作用,还能加强按摩效果。

五、核桃:手部按摩器

手掌和脚底一样,都有人体器官的反射区,单单一只手就有70多个病理反射区和治疗穴位,而握上两个核桃,通过挤压、摩擦,充分调动了所有手部骨骼、关节,就可以刺激按摩手部穴位相关的病理反射点,使内脏不断受到良性刺激,逐渐强化其功能,还可增强末梢血管的舒缩能力,对常常感到手部冰凉、麻木的人,及老人非常适宜。擀面杖---痛点按摩器

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免不了这里酸那里累,拿一根小擀面杖,手持一端,用另一端对着不舒服的地方进行点、按、压,然后对着局部肌肉轻轻叩击则能明显缓解不适。使用时,注意力度适中,否则旧痛未除,新痛又起。

六、米粒:耳穴按摩器

人体许多器官都在耳朵上有反应点,我们称之为耳穴。通过刺激相应的位置就可以治疗相应的疾病。如时常感到眼睛酸困不适的人,可用一小片胶布将米粒贴在耳垂中央的“眼”穴。建议每晚先用米粒按摩“眼”穴2-3分钟后,再用胶布贴敷固定,次日上班前重复按摩后取下即可。

4种厨房常见物品 穴位按摩保健功效大

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具有养生通经的功效,但能够按摩穴位的除了双手,生活中很多日用品也是绝佳的穴位按摩器。

穴位按摩器:筷子

取两双有方棱的日用品筷了,做洗筷子动作,两手反复搓擦,除了手心外,还应注意搓擦拇指根部的大鱼际,每次搓擦5分钟,每天2次。通过搓筷可对双手穴位进行按摩,促进血液循环,刺激内脏功能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
手部有很多反射区和治疗穴位,是神经的聚集点。临床实践证明,双手穴位可治疗多种疾病,如上肢麻木、感冒、消化不良等。只要准确地、不断地刺激按摩手部穴位,长期坚持,就能使内脏不断受到良性刺激,而逐渐强化其功能。

穴位按摩器:牙签

把5根牙签用橡皮筋捆在一起,头部呈梅花形,故称其为“梅花桩”。以拇指、食指持梅花桩刺激人体穴位,可治疗多种疼痛。急性疼痛可以用牙签的尖头刺激,慢性疼痛用钝头。手部梅花桩治疗头痛具有止痛迅速、工具简便、无副作用、简单易学等特点,适合于自我按摩或给家人治疗。

用梅花桩反复刺激手部的心穴(手中指掌侧,第一指节横纹中点)和大陵穴(腕掌横纹的中点处),不能刺伤皮肤,使力度慢慢渗透到穴位,每穴2分钟,每天1次。一般刺激两天后头痛明显减轻。

穴位按摩器:饮料瓶

取一无棱角的塑料饮料瓶,装满常温的水后即可作为按摩工具了。根据需要的不同,也可以在瓶内装入冰块或热水来进行冷敷或热敷治疗。

方法一:坐在椅子上,将瓶子放在左脚的脚底下来回滚动按摩,2分钟后换右脚。

方法二:用瓶身在/J腿内侧从脚踝住上滚动至膝盖下方,两腿交替进行,按摩3分钟。然后用瓶子沿着小腿外侧脚踝至膝盖的范围轻轻拍打,两腿交替进行,拍打3分钟。

方法三:将瓶子横放在膝盖后侧,利用膝盖夹压的力量,刺激胭窝内的穴位,两腿交替进行,每次2分钟,每天1次。

通过对脚底穴位的刺激可以滋肾水、降虚火,以防治高血压、眩晕、耳鸣、失眠等;对小腿、膝盖的按摩和拍打,可疏通经络、运行气血,治疗下肢静脉曲张、水肿、肌肉萎缩、腿脚麻木、膝关节疼痛等。

穴位按摩器:衣夹

衣夹也是日常用品之一。用晾衣服的夹子分别夹住十个手指的指尖,3秒钟后再拿开,每天进行1次。这种刺激是相当强烈的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内脏的功能。医学研究发现,在神经反射疗法中,刺激神经末梢比直接刺激脊神经效果更佳,尤其是刺激指尖的经络。

用衣夹夹不同的手指可衣夹治疗不同的疾病。夹右手的拇指可治肝病、夹中指可消除眼睛疲劳;夹左手的拇指可治糖尿病、夹中指可增强体力、夹小指可治高血压;夹双手的无名指可治耳鸣。

识别按摩刮痧手法 顺序不正确反而会伤身

按摩、拔罐、刮痧等中医保健越来越受到追捧,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江湖术士,根本没有手艺竟然也敢开按摩店。中医保健的按摩手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身体健康,操作不规范,反而会损健康。

按摩

错:凉手且没顺序

对:热手从心向外

按摩往往是被分为30分钟、60分钟或更长。时间越长,按摩的部位也就越多。手部按摩只是其中一部分。如果保健师在按摩前,没有自己先搓手预热,这是不规范的。施术者应该先搓手,使手温与受术者手部皮肤温度相适宜。如手过冷则加长搓手时间,或放温水中浸泡2-5分钟。

根据人体手部解剖特点,手部按摩的顺序则是从手的近心端向远心端的顺序按摩,然后按照由上到下,先外侧后内侧的操作顺序进行。如果不是按照这个顺序,那么为你按摩的人十有八九是“野路子”出身。

无论是哪种按摩都要遵循先左后右的原则。这是因为中医认为,气机是左升右降,从左开始是调节阳气。

专家提醒:按摩后,受术者不宜立刻洗手,否则易进寒湿之气。很多人往往是酒足饭饱后,或者极度疲劳时才会去按摩,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。醉酒、过饥、过饱、过渴、极度疲劳等状态下都不宜进行手部保健按摩。

刮痧

错:来回至刮出痧

对:单向刮长距离

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、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“沙”样的斑点,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“刮痧疗法”。

既然是刮痧,不出痧怎么叫刮痧,所以大多刮痧机构强求出痧。每个人体质都是不一样的,伤风感冒的人容易出痧,中风的人刮痧就不易出痧,如果强求,则容易损伤体表。

所以刮痧有时间限制,一般每个部位一般刮15-30次,以3-5分钟为宜;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-30分钟之间,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-50分钟之间。

此外,刮痧不能来回刮,而是要由上向下,由内向外,应单方向刮拭,尽可能拉长刮拭距离。这样是顺着动脉血液循环的方向刮,才能促进血液循环。

刮痧部位也是有顺序的,总的原则是先头面后手足,先背腰、后胸腹,先上肢后下肢。

全身保健刮痧者,其顺序是先头、颈、肩、上肢、背腰、胸腹及下肢;颈部保健刮痧顺序为头、颈、肩、上肢;肩部保健刮痧顺序则为头、颈、肩上、肩前、肩后、上肢;背腰部保健刮痧则为背腰部正中、脊柱两侧、双下肢。

专家提醒:刮痧结束后,宜喝一杯温水,休息15分钟。不宜食用生冷食物,出痧后30分钟以内不宜洗澡。用稀有物品制成的刮痧工具来宣称比其他刮痧工具好,其实手法比工具更重要。但不可用金属和塑料板做工具。

足底按摩

错:按哪痛哪有病

对:反射调理全身

脚对应着身体的五脏六腑。做足底按摩时,当按到某个部位感觉疼痛时,就说,疼代表那有病。比如按脚后跟疼,是因为睡眠不好,按心脏反射区疼,说明心脏有病。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。使劲儿按某个部分,当按到穴位时肯定会感觉疼痛,这是按摩产生的反射,能起到调理全身的目的,并非代表某种疾病。

此外,按摩时的力度很关键。第一次做足部按摩,施术者首先应该对心脏反射区(位于左足4、5跖骨之间)进行检查按摩,并且是左脚,根据该区疼痛感程度来确定全足反射区按摩的力度。

按摩足部同样要遵循先左脚后右脚的原则。此外,按摩足部时要先按摩六个基本反射区,即肾上腺、腹腔神经丛、肾、输尿管、膀胱、尿道反射区,然后依次按摩足底、足内侧、足外侧、足背的反射区,最后重复按摩基本反射区。双足反射区的按摩时间以40-45分钟为宜。

专家提醒:按摩后施术者一般会提醒喝杯温水,很多人并不在意。建议,一定要喝杯温水。按摩后,不宜立刻洗脚。

结语:看,在家中养生保健就是这么简单,只要你会正确的按摩手法,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用手边的天然小道具养生了哦~

相关内容

随机阅读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